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于8月18日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过程造假。大多数涉事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
科技日报记者8月20日就此事向施普林格集团发去电子邮件,并得到了施普林格医学及生物医学出版执行副总裁威廉·柯蒂斯(William Curtis)的回复。
科技日报:你们对刊发的论文做了哪些审核?
柯蒂斯:论文首先由总编、编辑委员会进行初审,以确认每篇论文都在期刊发表范围之内,并读来具有坚实的科学性。然后,论文交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有资格的科学同行进行评审。有时,还使用CrossCheck/iThenticate软件来确认文章的独创性(即:不存在剽窃的情况)。根据同行评议报告,总编和编辑委员会做出下面的决定:接收、修改后接收、修改后再投稿、拒稿。同行评议是原稿在接收之前的科学审核过程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行评审人对投稿进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适当的标准。
科技日报:同行评议制度允许投稿者推荐专家,而这次被撤销的论文恰恰是因为有作者或第三方机构提供知名专家名字,但捏造电子邮件地址,并用伪造的邮箱,给出利于论文获得期刊采用的正面评价,这是否意味着程序上存在漏洞?
柯蒂斯:同行评议制度本身不存在漏洞。同行评议过程是以信任为基础,只不过有时遗憾地被人操纵了。我们必须依靠具有科研诚信的人来使之发挥作用。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这一信任遭到破坏时,以一种透明的方式对文献进行更正。工作流程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改进。
科技日报:你们是否有专家库以及审核体系去鉴定来稿?
柯蒂斯:是的,所有期刊都有一个完善的专家库,储备了可资信赖的评审人。而且,往往有必要对之加以增补,补充新的评审人。许多期刊都会选择作者建议的合适的评审人(这些人往往是已纳入专家库的人选或是主编认识的专家)。在很多情况下,期刊会要求作者建议具有独立性和客观的审稿人选。但最终是由期刊编辑来决定是否使用这些评审人,因为这涉及工作量、专家有其他评审任务以及是否有时间参加评审等因素。
科技日报:你们如何审核专家的资质?
柯蒂斯:通常,总编会认识这些专家,具体的渠道包括:他们发表的论文、出席会议、参加期刊编委会、担任科研拨款机构的评审人等活动。总编往往还会查询PubMed数据库,以确认新的评审人在该领域发表过文章,并且是发表在知名、有信誉的期刊上。习惯上,期刊会优先使用可靠的人选。如有其他的建议人选时,则要通过查询大学网站审核其资质,并通过数据库审核其过去发表的文章。
科技日报:第三方机构是如何代替作者与刊物接洽的?在造假中以什么身份出现?
柯蒂斯:总是由通讯作者负责提交原稿,以及文章所包含的信息。调查这个过程具体是如何被操纵的,这超出了出版商的职权范围。但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有时论文是第三方机构提交的,因为回复我们的几个作者证实了这一情况。(科技日报北京8月20日电)
(来源:2015年08月21日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