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基层动态

基础医学院李云庆团队连续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

2020年09月15日 11:23 作者:张明明 发布单位:基础医学院 发布范围:公开 阅读:

近日,永利yl8886官方网站基础医学院李云庆教授、董玉琳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连续发表两篇研究论文,研究工作均由永利yl8886官方网站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独立完成。第一篇论文题为“dmPFC-vlPAG projection neurons contribute to pain maintenance thresholds and anxiolytic behaviors”,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尹俊滨、梁少华和助教李飞;第二篇论文题目为“A neural circuit from 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to central amygdala for the facilitation of neuropathic pain”,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梁少华和本科学员赵文君,两篇文章通讯作者均为李云庆教授和董玉琳副教授。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创刊于1942年,是医学实验研究类期刊中的顶级期刊,主要发表生物医学专业的基础和Ⅰ/Ⅱ阶段临床研究成果。该期刊是中科院医学1区Top期刊,目前的实时影响因子为11.864。《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为神经科学领域经典期刊,中科院医学1区杂志,在同行中认知度很高,实时影响因子为5.673。

李云庆教授、董玉琳副教授团队长期从事慢性痛及相关负性情绪的发生发展机制和环路研究。研究成果多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慢性痛在临床上对于患者不仅是持续的疼痛感受,还可以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又会进一步的加剧慢性疼痛,形成疼痛-负性情绪-疼痛的恶性循环。这两篇文章在科室多年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多种形态学和跨突触病毒示踪方法,揭示了两条下行疼痛调控神经通路,即背内侧前额叶皮质(dmPF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和丘脑室旁核(PVT)-杏仁中央核(CeA)- vlPAG通路。继而通过慢性痛动物模型,光遗传、药物遗传学、行为药理学和电生理学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证实dmPFC-vlPAG神经通路具有下行抑制效应,激活该通路可发挥镇痛效应,并有效缓解慢性痛所诱发的负性情绪;dmPFC内向vlPAG投射的锥体神经元受到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调控,慢性痛条件下,该区域内的GABA能神经元活动增强,抑制了dmPFC内投射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导致痛觉敏化及焦虑样行为;而PVT-CeA-vlPAG通路则是疼痛下行易化通路,激活该通路,可导致正常动物机械性痛阈值降低,因此在慢性痛状态下,抑制PVT内向CeA投射的神经元,可有效发挥镇痛作用。以上两个发现为伤害性信息在中枢内的下行调控提供了新的环路机制,为建立有效的镇痛策略提供了新靶点和科学的实验依据。

以上研究工作是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首次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原创发表文章,标志着李云庆教授团队在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环路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彰显了基础医学院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责任编辑:张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