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图片新闻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2015年11月17日 11:55 作者: 发布单位: 发布范围:公开 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规划和开创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全会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习主席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总揽党和国家发展大势和战略全局,系统回顾了中央政治局一年来的工作,深刻阐述新形势下制定“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意义、基本考虑、重要遵循和重点内容,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党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全会通过的《建议》,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精辟阐述了新的发展理念,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相互配合的发展篇章,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重要讲话和《建议》,全面贯彻落实全会作出的各项部署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

《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一重大判断含义很深,本身就包含对未来5年我们基础和现状、矛盾和问题、形势和任务的准确把握。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5年,这5年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应对的风险挑战很多,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也很多,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议》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作了高度概括,令人振奋鼓舞。比如,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像高铁快速发展,全世界都感叹“中国速度”;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像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航天发射等,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在世界舞台不断发出“中国声音”“中国倡议”;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围绕强军目标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开启政治建军新篇章,以备战打仗为牵引实现军事能力新跃升,着眼重塑组织形态深入论证、稳步推进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实现军队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出色完成“9·3阅兵”、海上维权、岛礁建设等重大任务,强军兴军迈出坚实步伐。

全会在回顾“十二五”成就时特别指出:尤为重要的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实践充分证明,党、国家和军队事业有这么好的局面,根本的在于党中央、习主席的英明领导,在于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引。

(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艰巨而紧迫。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奋发努力的心血。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世纪末,我们如期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扭住这个奋斗目标接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显著成绩。现在,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决战决胜。

(三)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这些大趋势,决定了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现实性和必然性。

(四)战略机遇期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十八大指出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发生变化,这次全会对这种“变化”作了深刻分析。一是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我们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我们必须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我们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经贸规则制订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全会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与“势”,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建议》在分析把握“十三五”时期形势的基础上,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对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战略谋划,提出了总的发展思路和新的目标要求。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六个坚持”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构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的遵循。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5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化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难度不小。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尤其要看到,对我们这样大的一个经济体,保持6~7%的增速,是了不起的速度,是值得我们自豪的速度。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一目标要求,新就“新”在:体现了新常态。着眼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大背景,适应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趋势要求,突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体现了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统一。丰富了新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体现了进一步“转方式”的要求、“补短板”的指向、“防风险”的意识,把着力点放在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难点问题上。更加关注民生。把目标的聚焦点放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既突出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硬指标,也注重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软指标,还增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生态质量等约束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时代体现。突出制度文明。首次把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作为重要指标,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的目标,奠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文明基石,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这些目标要求既与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目标一脉相承,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了新的内涵;既是一个涵盖各个方面的目标体系,又突出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既是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三)“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这是突出贡献和最大亮点。

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看到,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如果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第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要看到,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第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看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磨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看到,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有最深厚的伟力。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反映了时代的声音、人民的意愿,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五大理念是统领规划建议的主线。《建议》三大板块、八个部分,就是以这五大理念为主线谋篇布局、设计展开的。把握了五大理念,就掌握了理解全会精神的“钥匙”。二是五大理念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发展。五大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来的,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进一步回答了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可以说,这是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三是用五大理念引领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集中体现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标志着我国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将出现革命性的变革,必须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相互替代。

三、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和重大举措

《建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从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这些部署和举措是五大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具体展开,抓住了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害问题,体现了战略性和操作性的统一。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建议》提出了7个方面的重大举措:一是培育发展新动力;二是拓展发展新空间;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五是构建产业新体系;六是构建发展新体制;七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这7个方面举措,是基于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创新之举,每个方面都有很多新点亮点。其中“四新”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新动力,就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新空间,就是要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新体系,就是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新体制,就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这既有利于我国在战略必争领域突破国际封锁、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8月,我们确定要抓紧实施已有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包括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等。在此基础上,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要看到,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国家实验室已成为美欧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诸如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等,都是围绕国家使命,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基地。我们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二)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建议》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大举措: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二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三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四是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以此增强发展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协调发展,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二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议》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就是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这一目标,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三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建议》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大举措: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三是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四是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五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六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其中有许多创新之举,比如,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双控”,就是既控制总量,又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也就是总量消耗和单位消耗都要控制、都要合格,这就上了两道“紧箍咒”,是更硬的措施。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部分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试行耕地轮作休耕,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生态自然恢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现行环保体制存在4个突出问题:难以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难以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新要求,难以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执法队伍建设。实行垂直管理制度,有利于增强环保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

(四)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着力丰富内涵、提高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建议》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大举措:一是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二是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三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四是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六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其中,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从2013年习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已得到沿线65个国家中近6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吸引各国共同参与,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今后5年,关键是要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主要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等有力举措,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关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是坚持开放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由大向强迈进的必然要求。只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才能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建议》提出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重大举措,对于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更好参与全球治理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关于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建议》提出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强防扩散国际合作、参与管控热点敏感问题、共同维护国际通道安全、参与维护全球网络安全等,表明我们在维护国际公共安全方面将对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建议》提出了8个方面的重大举措:一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二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三是提高教育质量;四是促进就业创业;五是缩小收入差距;六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七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八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其中,关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表现在普惠性、均等化不够,有些民生措施存在死角,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基本民生保障不到位,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欠账较多。《建议》提出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方向,到2020年,要让1.3亿多65岁以上的人口老有所养、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公平享受当地基本公共服务、上千万在特大城市就业的大学生等其他常住人口有适宜的居住条件,让900多万失业人员有一门专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让全体人民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关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按照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2800元,全国尚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比法国的人口总量还多出600万人,扶贫任务的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中央提出实行扶贫工作责任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解决5000万人脱贫;对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到2020年全部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关于缩小收入差距。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缩小收入差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收入差距过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议》提出,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遏制权力和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收入,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使全体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关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最引人关注的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当前,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实行单独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来,生育意愿没有明显提高;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建议》对我国人口政策作出调整,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从全会结束后这段时间看,这一调整得到了广泛拥护。《建议》还在“促进就业创业”部分提出,开展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这是国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的重要举措。

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创新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水平,带领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团结奋进。

(一)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抓发展始终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执政地位、执政水平归根到底要靠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来体现。《建议》提出,要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树立安全发展观念,落实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这些部署要求,都是着眼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出的,都是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贯彻落实这些举措要求,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得到强化和彰显,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

(二)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融合更加紧密,对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要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建议》提出,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这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特别是“懂专业”“善治理”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三)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情况、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是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任务越重,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越多,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加强高中级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要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五、深刻理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部署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保障。《建议》强调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把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国家战略落到规划之中、变成路线图,部署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项任务。这个部分540字,文字不长,但言简意深,包含着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部署。

(一)深刻理解“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丰富内涵。这是全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一个新的重大提法。这一提法,体现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定位,是我们党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富国和强军两大任务,作出的战略谋划和长远设计。体现了建军治军理念的新升华,十八大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习主席强调,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从“大的发展”到“加快推进”再到“全面推进”,是理念、思路、方式的转变跃升,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和展开。体现了实现强军目标的新举措,强军兴军不是某一方面的领先,不是单靠自身的发展,而是要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整体跨越。概括来讲,就是要使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相协调,强军进程和强国进程相一致,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相匹配。

(二)深刻理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议》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是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充实完善,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军队建设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是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把深化军队改革作为一项硬指标写进《建议》,这是个亮点也是发展思路的创新,实际上也是军队改革的时间表、军令状,表明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军队改革这场硬仗。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涉及军队体制编制、政策制度和军民深度融合3个方面40多项具体任务,把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大盘子。2014年3月,军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进行一系列改革研究论证,按计划今年底将实质性展开,201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这次改革在深水区打攻坚战,是体系性重塑、革命性变革。如期完成改革任务,我军将向强国军队迈出一大步。《建议》明确军队改革目标任务,有利于举全国之力推进军队改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

二是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们实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目标,机械化建设有了较好基础,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基本建成以第三代装备为骨干、第二代装备为主体的武器装备体系。同时也要看到,信息能力弱是我军作战体系的突出短板,是制约体系作战能力生成和提高的最大瓶颈。明年,我们将进入“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决胜阶段,要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也就是基本形成以军事信息系统为支撑、以第四代装备为骨干、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我军威慑和实战能力全面提高。

三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十八大提出了这一重大命题,之后我们一直沿用这一提法。这次《建议》明确提出“构建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个定语不是简单修饰,而是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标志着我们对建设什么样的军事力量体系、怎样建设和运用军事力量体系的认识更加清晰。突出能力要求,直击我军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问题,现实指向更加鲜明。反映强军要义,与军队根本职能和建设根本指向相一致,能打胜仗的导向更加鲜明。体现多样化需求,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着眼点更加符合“四个坚决维护”和“八项战略任务”的使命要求,我军特色更加鲜明。

(三)深刻理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要求。《建议》提出,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一总要求,明确了根本引领,就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一切工作围绕强军目标来展开,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和检验,使之真正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明确了战略统揽,就是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用以统揽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明确了重点工作,即“三个加强、两个推进”: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深入贯彻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政治工作时代主题,把铸牢军魂作为核心任务,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全军,大力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打造强军文化,传承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就是要统筹主要战略方向与其他战略方向,统筹传统安全领域与新型安全领域,统筹好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方面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优化构建同使命任务和信息化战争要求相适应的力量体系、战场体系、保障体系,加强实战化训练演练,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就是要重点发展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需的先进力量和手段,抓紧推进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战略投送、远海防卫等力量建设,加快新质战斗力形成步伐。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要在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调整改革政策制度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重塑军队组织形态。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建设法治军队,锻造律令如铁、威武文明的钢铁之师。

(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建议》提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这是对军民融合发展新布局的擘画,也是对军民融合发展新形态的标定。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不够、融合领域范围相对较窄、融合质量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重点理解把握4个方面:

一是目标要求。全要素融合,就是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全部要素、全部资源,在军地两大体系中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多领域融合,就是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多元经济成分延伸,由经济、科技、教育等行业向全社会覆盖,由传统安全领域向新型安全领域拓展。高效益融合,就是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励多元力量、优质资源服务国防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国防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是体制机制。《建议》提出,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这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就是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统一负责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确保军民融合发展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健全工作运行体系,就是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领导管理体制调整,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现在,军地各级都存在“多头提需求、分散搞对接、各自抓建设”的问题,必须强化国家主体责任,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作用,归口需求、规范对接、统筹资源,实现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就是完善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军民融合的任务内容、适用范围、程序方法、奖励惩处等,纠正“协调工作靠感情、解决问题靠关系、多做工作多吃亏”的问题,制定资金保障、利益补偿、优惠扶持等政策,拆除军地之间、部门之间利益固化的藩篱,增强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建议》还强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立法,就是尽快出台军民融合综合性法律,填补行业领域规章空白。

三是重点领域。《建议》提出,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海洋、太空、网络是军事竞争的战略领域,也是牵引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必须举全国全军之力,军民一体运筹,共同研究论证,把握融合发展的新需求,选好突破口,力争取得重大进展。要打破二元分离架构,坚持统放结合,坚持技术、人才共享和基础设施共建共用。要大力推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平台,催生新技术、孵化新产业。

四是军政军民团结。这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政治基础、可靠保证。要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积极支援西部大开发、东部率先、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紧跟“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参与重点工程、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造福兴利。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建议》还对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提出要求。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全军官兵要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朱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