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颅咽管瘤切除术的柯女士(化名)来院复查,检查结果一切良好。柯女士喜极而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一年前,唐都医院同时采用神经内镜下鼻内打结术与交叉强化硬膜修补术两种创新技术,成功为其切除肿瘤。据科技查新,两种技术均为世界首创。
50多岁的柯女士时常出现头疼、眩晕等情况,本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反复在夜间被剧痛惊醒,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当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颅咽管瘤,建议转到上级医院进行开颅手术。柯女士家人多方打听,慕名来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衡立君副教授为其进行了详细检查。
衡立君副教授介绍,目前对于颅咽管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除了传统开颅手术,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各大医疗中心陆续开展神经内镜经鼻切除颅咽管瘤,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逐步得到证实。
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创伤小,且头面部没有任何手术切口,术后恢复快。常规操作是使用高速磨钻“粉碎”局部颅底形成骨窗,使用手术器械进入病灶部位进行肿瘤切除。但是手术完成后,入路形成的“洞口”引发脑脊液漏成为一大难题。目前主要采用脂肪、阔筋膜等多层组织进行封堵、加固,问题是术后早期并不能足够抵抗颅内压力波动,容易使填充物位移,脑硬膜短期内难以恢复完整。也可以采取缝合术,但受到经鼻手术空间限制,缝合过程中难以顺利成结,且容易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异物排斥等不良反应。
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鼻内打结硬膜缝合重建技术示意图
衡立君副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经鼻内镜手术研究,在高国栋教授和屈延主任的指导下,他创新研发了交叉强化硬膜修补术,即应用颅底修补中交叉强化和弱点加强的原理,在剪开硬膜时保留一侧硬膜蒂,缝合修补多层组织封闭“洞口”,提高内镜经鼻手术中高流量脑脊液漏的颅底重建效果。
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交叉强化硬膜修补技术示意图
随后又在操作中创新应用两把上弯万向显微持针器,沿与内镜运动方向平行的平面做纵向立线、绕线、成结操作,解决了在双锁孔限制条件下原位成结的难题,同时避免产生复查影像伪影和局部排异反应等问题。
经过3小时手术,柯女士颅内鸽子蛋大小的肿瘤被最大限度切除。术后第二天,柯女士手术前的视力障碍及头疼症状明显缓解;第三天可以自主坐起,并正常饮食。术后5天即下床自由活动,并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颅咽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2%-5%,是少数会产生严重临床症状的易复发肿瘤。肿瘤一般生长在鞍区,随着瘤体逐渐增大,将导致患者视神经受压、视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更严重者将出现脑积水,造成记忆力和智力减退等,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两项新技术的研发,为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脊索瘤等颅底病变术中硬膜缺损重建,带来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