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高辉摄
“看到你们就看到了希望!”进驻火神山医院第一天,一位戴着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患者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让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心头一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在与死神较量的“红区”里与时间赛跑,每当累了,想起这句话又会满血复活,干劲十足。
“军装是我的信念和追求”
“抗击非典的时候,身边很多同事主动请战、挺身而出,前往小汤山医院参加一线救治。”那一刻,站在为战友送行的队伍中,正在读博士的张西京读懂了什么是信念与担当。
穿上军装,担负保家卫国的使命;身着白衣,肩扛救死扶伤的职责。从腺病毒暴发防治到银川公交纵火案患者救治,从担任陕西省甲流救治专家到陕西省突发事件专家组组长……张西京一次次冲锋在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
“我从事重症医学24年,党龄28年,入伍32年,我不上谁上?”医疗队出征誓师大会上,张西京作为医护人员代表发言,简单的几句话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在重症监护室,干的就是从老虎嘴里抢食、与死神掰手腕的活,来不得半点迟疑和等待。”张西京经常对同事说。
“我是党员,又从事重症医学专业,不提前摸清‘阵地’的情况,怎么能打好仗?”在对口支援的武昌医院,张西京主动请战,带领19名党员骨干率先进入重症监护室,逐一查看患者、掌握病情,与地方医护人员密切协同,精准制定每名患者的个体化救治方案。
“老人身体本身孱弱,长期用药又加剧患者肝肾功能的损失,尤其处在缺氧状态,会进一步加剧肝肾功能的衰竭。”重症监护室一名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生命垂危,张西京果断停掉与病情无关的药物,同时,安排医护人员协助老人进食。3天后,老人血浆白蛋白数值接近正常值,虚弱乏力状态得到缓解。逐渐地,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老人能下地走路。后来,这名老人成为武昌医院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治愈者。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张西京对病房里每名患者的名字、年龄、基本情况都熟记于心。对团队人员的操作要求近乎苛刻,小到液体的滴速,大到血液净化的时间长度,他都要认真检查。“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把好每道关口,才能对得起这份重托。”张西京说。
重症医学一科收治病人前,张西京作为当家人,手上拿着图纸,小步快走,跑工地、改图纸、调方案、走流程。红黄绿区怎么设置、ICU通道如何布局、换隔离服的房间大小应该是多少,就连房间试水,他都守在现场、盯着施工队,确保万无一失。最终,奋战48小时,使重症医学一科设施条件达到感控要求,保证了火神山医院按时收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那段时间,张西京来回奔波于病区、工地、驻地,每天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
查房、巡视病人、叮嘱医嘱后,张西京还会把阵地转移到办公区的监控室。通过一个个屏幕,监督医护人员穿脱隔离服,指导病房内的操作规范。在组室的微信群里,经常可以看到张西京分享的最新诊疗指南、感控规章要求。
“救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
“每天只有24个小时,我只有把时间挤出来,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来武汉前,科室早中晚查房,张西京都亲力亲为,经常是提前到病房查看病程记录。
在往返火神山医院的通勤班车上,医护人员常常看到张西京和同事讨论救治方案。有一天打饭的时候,护士仲雅发现一旁的张西京捧着手机忘记了取餐,下班刚回到驻地的他,又在收看关于CT影像的学术研讨视频。
战“疫”一线,病房、驻地、会诊三点一线,是张西京每天工作的常态。“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必须做到惜时如金,越是最吃劲的时候越要顶上去。”张西京说。
在火神山医院,经常能看到张西京忙碌奔波的身影。作为医院专家组副组长,他参加全院所有危重患者会诊,指导诊疗方案、制定措施,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了丰富经验参考。在救治的同时,张西京还挤出时间围绕危重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张西京来到武汉以后,妻子和儿子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关注前方传来的消息。有一天,他们在新闻里看到了张西京。儿子张颢瀛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看到您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充满雾气的护目镜出现在电视里时,妈妈和我都心疼得哭了!但看到两位奶奶治好病出院,向镜头挥手鞠躬说‘感谢解放军’的时候,我和妈妈又笑了。我突然理解了你常说的‘为别人付出也是一种快乐’的含义,将来我也想当勇敢的解放军!”
(本报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王煜 任伟锋)
来源:经济日报2020年3月10日7版
链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readnews.html?id=110823&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