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医者担当;服务人民,军人本色。
疫情爆发以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勇当捍卫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先锋队突击队。其中,空军军医大学派出的精锐队伍,以精湛的医术铸造起一道道坚固的生命防护线。
出征:战鼓敲响 战士出征
除夕之夜医疗队奉命集结出征(乔锐 摄)
1月24日零点刚过,空军军医大学接到上级援鄂命令,大学党委闻令而动、迅速展开行动,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锣密鼓完成谋划部署、人员抽组、临时党组织建设、物资准备等各项工作。23点58分,搭载空军军医大学150名专家教授和医护的伊尔-76运输机,安全降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24小时内,完成集结。
根据疫情特点,该校特抽组附属西京医院、唐都医院、口腔医院及986医院,感染、呼吸、重症为主,并融合心内、肾内、血液、神经等10余个学科的精兵强将驰援武汉。
医疗队员乘坐空军运输机前往武汉(乔锐 摄)
人民需要,使命必达。“我是党员、又是科室领导,必须带头上,我请战!” “我没有结婚,父母身体很好,没有牵挂,我请战!”“我有丰富的重症肺炎感染护理经验和防疫洗消工作经验,我请战!”
凌晨4点50,医师胡世颉给父亲发了一条微信:“爸,我被抽调抗病毒去了”。7点36分,老父亲回复四个字:“不辱使命!”两年前,军龄20年的胡世颉积极转改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他说,戎装虽换,初心不改。
一大早,文职护师魏英娟正在紧张打包行李,“妈妈,我舍不得你!那里很危险,你能不能不去?呜呜”上初一的儿子刚刚睡醒,得知妈妈要去武汉,哭着跑过来抱住妈妈的腰。尽管万分不舍,但她儿子还是收起了眼泪,边叮嘱她注意安全边背起包送她出门。走了十多分钟,她才发现儿子脚上穿的是一双凉拖鞋……
“儿子,当妈妈知道的时候,你已经踏上征途。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医生,面对疫情,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虽然有点担心,但妈妈坚决支持你!我的身体挺好的,你不用牵挂……”火爆网络的这则视频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刚出院回家,儿子史庆辉已经踏上征程。这则母亲出院、儿子出征的视频,引得万千网友泪目。
一声声“我愿意”、“我要上”、“我请战”,一句句“家里有我,你放心去”、“保护好自己,等你凯旋”,没有迟疑、犹豫和退却,响彻天空。
国内呼吸及重症医学、重症肺炎及其急性肺损伤诊疗、感染性疾病防治、感染控制等多名专家教授,以及多次参与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人感染H7N9、埃博拉病毒、国际维和等重大医学救援,以及重大卫勤演练任务的医护都名列其中。
一套套科学完备的应急预案、一次次艰难险阻任务的摔打磨砺,成就了这支队伍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的战斗豪情和战斗底气。他们正式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宣战。
冲锋:争分夺秒 全力以赴
到武汉安顿好时,已是1月25日凌晨。他们顾不上休息,紧急召开第一次临时党委会,传达接到的最新指示要求,有针对性部署相关工作……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这场大考,考的就是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而战斗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指挥力、感召力!”大学副校长、医疗队队长、临时党委书记王生成同志说道,“要让党旗和军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医疗队在武昌医院进行防护业务培训(姚弛 摄)
不知不觉已是凌晨4点。天亮后,医疗队相继与武汉市卫健委、武昌医院院方对接工作,见缝插针组织医护人员防护服穿脱等专项培训。
医疗队感染防控组率先出动。范珊红、王晓坤两位感控专家率队实地了解疫情防控环境和感染防控工作流程,建立更换防护服区域督导员制度、细化完善全接触点消毒杀菌流程等,为确保万无一失,对医护人员手能碰哪儿、不能碰哪儿都作出了细致规定。
呼吸支持技术是新冠病毒患者呼吸衰竭救治的必要手段。根据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支持设备,军医宋立强连夜编写《关于呼吸机及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对呼吸衰竭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吸痰的方式、呼吸机的管理等方面怎样做到感染控制,进行细致要求。同时,撰写了患者收治、隔离区划分、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等专业规范,为重症监护室的顺利运转奠定了基础。
50岁的宋立强,17年前战“非典”,如今再次来到战“疫”一线,他说“只要需要,随时都准备上!”
医疗队员宋立强在进入病房工作前与战友鼓劲加油(苏昱亚 摄)
出征武汉前,医疗队预先与对口的武昌医院进行对接,围绕救援行动进行了科学研判,认为救援的首要之务,就是利用核酸检测技术,区分患者病症的轻重缓急加以针对性诊治。
周磊、刘昊两位军医组成的检验组,分秒必争创造条件,利用日常所学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与密切合作,仅用1天时间就在大家认为不具备条件检验的武昌医院建立检测平台。连续8天时间,两人用携带的可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定量PCR仪对武昌医院500余位住院患者采集了千余份样本。
经过检测,一半患者确诊,为重症感染患者抢得治疗时间,为疑似感染患者诊断提供有力支持,为防止疫情扩散提供可靠依据。
医疗队员周磊进行核酸检测(苏昱亚 摄)
根据检测报告,医疗队区分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救治方案:对重症患者加强医护力量,安排核酸检测阴性患者尽早出院。很快,武昌医院就腾出了床位,一些新患者得到了收治。
12小时内,改造基础设施、规范救治流程、培训考核人员、建立安全制度……进驻前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我们此行的任务是医务人员零感染、救治患者全治愈,必须确保一切救治活动在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进行”。
奋战: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经与武昌医院反复沟通,医疗队明确了“先重症、抢救生命,后病房、规范治疗,再门诊、鉴别诊断”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先啃最难啃的骨头,先救最危险的病人。
1月26日早8点,医疗队全面接手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张西京、宋立强、赵峰等党员干部走在前列,19名医护人员紧随其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逐一了解病情、观察各项指症、安抚患者情绪……
武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着多名危重患者,救治难度非常大。
张西京、宋立强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开展救治(苏昱亚 摄)
8床是23日入院的一位78岁女性患者,患有高血压、陈旧性心梗及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宋立强发现虽然前期积极给予吸氧、抗感染、提高免疫力及激素等规范治疗,但老人的呼吸衰竭越来越重,不得不24小时佩戴无创呼吸机,吸入氧浓度接近100%,但指脉氧仍然难以维持,老人还出现双手乱舞的谵妄症状。
他反复思考病情,根据多年从业经验,排除心源性肺水肿及继发院内肺炎,认为未能彻底控制的“炎症风暴”是肺损伤进行性加重的主要病因。大胆打破常规,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第2天患者的吸入氧浓度降至70%,呼吸困难显著改善。
四天后便彻底脱离呼吸机,病情转危为安。“那个盒子憋死我了,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了。谢谢你们喽!”摘掉面罩的老人用浓重的湖北话表达着谢意。
化险为夷是他们时刻要面临的挑战。护士岳肖肖第一个班是夜班,当天凌晨,一名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岳肖肖一个箭步冲上去,赶紧给患者进行急救措施。患者死死地拽着她的胳膊,把她当做救命稻草一般。后来同事说,当时特别担心患者一把拽掉她的面屏或者抓破她的防护服。“真的没想到这么多,只想着怎样保住患者的生命,那一刻,我是她唯一能抓住的希望。”
在这场不期而遇的疫情阻击战中,这群白衣战士们怀着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一直往前冲。他们说,越是危险的地方,越要向前冲!
肺部影像学诊断是新冠肺炎临床确诊的有力依据,和肺部影像打了二十六年交道,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的张劲松,1月29日,发现一名患者CT检查与核酸试剂盒PCR检测结果有不符现象,推断试剂盒检测可能存在较多假阴性的结果。
医疗队员张劲松查看患者CT影像(苏昱亚 摄)
“人命关天,一丝疏漏都不能有、一点怠慢都不行!”他第一时间向医疗队反映此事,并建议更加重视CT在疾病诊断和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2月4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采取“宁错勿漏”的诊断原则,这进一步证实了张劲松的判断。
平均每天接诊患者500余人次,肺部影像诊断工作从早到晚无停歇进行,“为避免聚集筛查引发的交叉感染,我们必须保证患者检查完毕当场拿到影像诊断结果。”
面对成百上千张肺部CT影像,张劲松准确而快速地阅片、书写报告,同时标记特殊病例,确保精准高效地为临床提供影像信息。
在医疗队进驻武昌医院的第三天,在军地双方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两名患者体温、呼吸道症状恢复正常,通过2次间隔24小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达到最新版的临床出院标准。
较量:敢打硬仗 敢打胜仗
善于总结分析是这支队伍的一项优良传统。《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感染控制管理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管理暂行办法》两个规范化文件的及时拟制,对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南。
2月6日,傅恩清接到了一条来自武昌医院的短信:采用您“订单式”的救治法,全院新型肺炎患者病情大多好转。目前,已有16名病人治愈后出院。
医疗队员傅恩清指导医护人员进行规范操作(姚弛 摄)
这张不到千字的“订单式”救治法,高度凝练了新型肺炎患者病情从轻至重的4个阶段,医护人员该如何因症施策、精准诊治。
进驻武昌医院后,呼吸病领域摸爬滚打30余年的傅恩清认真研读国内外相关资料、翻阅大量患者病历,总结梳理新型肺炎诊治方法规律,根据病情不同阶段采取不同专项诊治。
该“订单式”救治法对每个症状对应何种治疗措施,需用剂量都标注的一清二楚,为医护人员快速、精准治疗提供科学遵循。
宋立强的“个性化”救治方法也出现成效。“基于日常积累的临床诊疗经验,制定结合患者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有可能最终达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宋立强说。
为此,宋立强特地制作了《监护室患者病情逐日一览表》,让每名值班医生时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反应,摸索出个性化救治方案,从而实现精准救治。
“在当前缺乏抗病毒特效药的情况下,必须利用现有的条件拿出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综合救治措施,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宋立强说。
生命至上,大医精诚。2月2日晚,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再度告急:一位心脏搭桥的新型肺炎患者,突然口鼻腔出血。凝血功能数值一度高达11,是正常人的5倍。一旦凝血就会导致患者颅内出血,生命将被终结。紧要关头。重症医学领域专家张西京拍板决断:停掉心梗药物,注射新鲜冰冻血酱,补充维生素K。一个小时后,病人终于化险为夷。
张西京曾在多起国家卫生部组织的重大医学救援行动中担任专家组长,擅长诊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个危及生命领域的疑难杂症。
1.28-新闻联播-解放军医疗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冲在战“疫”一线
也正和团队奋战“火”线,借助丰富的临床经验寻求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探索出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模式,对每一名患者实施个性化诊疗,使不少患者转危为安。他常对患者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怕,有我呢!”
到火神山医院报到后,仲月霞直接奔赴马上要收治患者的两个病区。医院刚刚组建,流程、制度尚未建立,病房、系统都是全新的,需要磨合适应。为让医疗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仲月霞精细地“排兵布阵”,尽量做到新老成员搭配,性格优势互补。她还联系大学心理学专家以及单位营养学专家,从心理和生理上共同为患者“加油”。
前后一体,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月4日,立春,陕西省首例新冠肺炎治愈者从大学唐都医院出院!
生命至上,使命至诚。这是人民军医的誓言与承诺,更是人民子弟兵的信念与坚守。黄沙百战,誓破楼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魔的殊死战斗中,人民军队的卫勤尖兵必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与全国的医护人员一道,扛起白衣战士如山使命,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万众一心驱散疫霾,迎来幸福安宁的美好春光。
(通讯员张静、刘富建)
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2月14日
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154855/5053637?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