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博士讲师王博入伍4年,三换臂章依旧初心不改——
2018年底,空军军医大学职称评审工作拉开大幕,31岁的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王博,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副教授资格评审。同时,他也作出了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转改文职。此时,距离他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穿上军装不到4年。
王博生长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这里古称雍,是华夏九州之一。相传秦穆公之女在这里与隐士知音相遇,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朝时取此意更名凤翔。王博从小有一个“飞天梦”,高二时参加招飞未能如愿,无缘翱翔蓝天。不服输的他又想去参加征兵,但家人希望他先读完大学。就这样,他第二次和军旅擦肩而过。
2015年,即将博士毕业的他,收到了几家国内知名高校的工作邀请,但得知原第四军医大学对优秀博士毕业生有特招入伍的机会,一个坚定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既能参军入伍,又能从事喜爱的教学科研工作,这个选择一举两得。”
在旁人眼里,他的想法多少有些“理想主义”。老师劝他再好好想想,“地方综合性高校学科更加丰富,教学科研工作能够站在更好的平台上”。一位学医的朋友也认为,“在医科类院校,哲学专业只是边缘学科,你的专业优势很难发挥出来,未来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思前想后,王博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内心选择:“我相信医疗技术越发达,医护人员越需要人文精神的心灵滋养,大医精诚等中国传统文化越能发挥出时代价值。我就是想成为一名学生们认可和喜爱的军校老师,能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成长中的困惑。”
2015年夏天,王博如愿穿上军装,来到位于西北腹地的某训练基地参加为期半年的入伍军政训练。赶上了多年难遇的“胡天八月即飞雪”,这让他更感慨于革命军人在边远艰苦地区守家卫国的艰辛和不易。返校后,他作为新干部来到学员队代职,和学员们同吃、同住、同上课、同训练,设身处地了解学员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想方设法帮学员们打消成才发展上的疑虑。
2016年9月,结束代职的王博回到教研室,回归他政治理论教学的“主业”,从此忙得不亦乐乎,聆听示教、集体备课、授课预讲、担任科室教学秘书……新任务、新角色、新战位,让他每一天都斗志昂扬。考虑到他的专业特长,教研室领导不仅为他申请新开设了研究生选修课中国哲学史、本科生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还安排他承担自然辩证法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课程的授课任务,引导他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随着军队“脖子以下”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军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逐步展开。“朝思暮想的军装才穿了两年多,我是真心舍不得啊。”2017年底首批转改时,王博和许多人一样对军装恋恋不舍,对新政策心中没底。学校专业技术二级教授金岩主动转改,这一消息让王博的思想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这世上哪有一成不变的铁饭碗?个人选择只有与历史大势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更何况,转改文职人员后职业发展更稳定,我更能安心当好一名老师。”2018年转改宣讲一启动,还没等领导谈话,王博就主动向组织递交了转改申请书。之后,他埋头于教学科研工作中。最近,他又忙着筹备新学期开设的中国医学思想史课程。
从军4年,臂章因转隶换过3次,军装因军种变化换了2种颜色,如今又将穿上“孔雀蓝”。王博坦言:“我的军旅生涯虽然不长,却也算多姿多彩。一颗初心不改,重整行装再出发,时间会写下最好的答案。”
来源:解放军报2月20日11版
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9-02/20/content_227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