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新闻纵横

[媒体看军大]唐都医院首创改良膜诱导技术修复重建最长肱骨感染性骨缺损

2018年11月19日 11:21 作者:丛墨涵 发布单位:唐都医院 发布范围:公开 阅读:


新华网西安11月14日电(记者蔺娟)记者14日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获悉,该院近日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成功为一名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进行了长约17.2厘米的修复重建。这项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大突破,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14日上午,术后4个月来复查的山西患者刘大姐向记者展示自己右臂的恢复状况。举小哑铃、伸展手臂,她活动自如。17年前一场车祸造成刘大姐右上臂骨折,在当地医院进行了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并采用自体骨植骨。之后伤口一直流脓,她都没在意。直到去年10月,胳膊皮肤溃烂、螺钉露出,她才慌了神,来到唐都医院治疗。接诊的骨科副教授张云飞检查发现,刘大姐体内固定物松动失效,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而骨感染及骨缺损属于世界性难题,如不及时治疗,感染将进一步加重,可能面临截肢。

经过唐都医院骨科专家团队多方论证,张云飞决定采用一期膜诱导、二期生物膜内植骨技术实施手术治疗。膜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将俗称“骨水泥”的骨粘固剂放入缺损区,一段时间后,骨水泥周围会形成血管化的类骨膜组织,这些组织能成骨及供血。由于患者可用于植骨的自体骨骨源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张云飞创新性地使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代替部分自体骨进行重建,并于2017年11月8日和2018年7月9日对刘大姐实施了手术。

张云飞介绍,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应用的治疗组合,具有多方面优势。通过缓释抗生素可以实现术后较长时间局部抗感染,其本身良好的成骨性能完美解决了骨源不足的问题,此外又有一定强度,能起到有效支撑作用。张云飞表示,希望今后随着此项技术的推广,能挽救更多伤残患者。(完)

来源:新华社11月14日

http://www.sn.xinhuanet.com/2018-11/14/c_1123713183.htm

医生修复17.2厘米“骨缺损” 中国膜诱导技术临床应用获较大突破

患者向医生献锦旗。 丛墨涵 摄

中新网西安11月14日电(王睿 丛墨涵)“十几年的疼痛一下就缓解了,我现在右臂能提东西啦!”14日上午,59岁的刘女士展示右臂的恢复状况。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日前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为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刘女士进行长约17.2厘米的修复重建。标志着中国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大突破,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刘女士是山西人,17年前因车祸造成右上臂骨折,进行了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并采用自体骨植骨。去年10月份,她的右臂皮肤溃烂流脓,螺钉露出,前往唐都医院治疗。骨科张云飞副教授检查发现,刘女士内固定物松动失效,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骨感染及骨缺损属世界性难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面临截肢,治愈难度非常大。

张云飞副教授检查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丛墨涵 摄

患者展示术后手臂康复情况。 丛墨涵 摄

张云飞介绍,目前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骨搬移、膜诱导等技术。骨搬移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残余骨量,并要长期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搬移,由于患者骨缺损范围过大,且搬移时间长,不适用。膜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将俗称的“骨水泥”放入缺损区,一段时间后骨水泥周围会形成血管化的类骨膜组织,这些组织能成骨及供血。

最后,张云飞决定采用一期膜诱导、二期生物膜内植骨技术实施手术治疗。由于患者之前已经做过一次自体骨移植,二期用于植骨的自体骨骨源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大量文献查阅及充分论证,张云飞创新性地使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代替部分自体骨进行重建。

经过完善术前准备,张云飞团队于2017年11月8日为刘女士实施一期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的骨质,放置骨水泥,2018年7月9日又实施了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手术。他先将之前的填充物取出,以刘女士双髂后骨颗粒为主要供骨材料,同时采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作为植骨辅助材料,重新植入诱导膜内,从而形成新生有活性的骨头。

张云飞说:“这个过程就像剥火腿肠,生长出的诱导膜就是火腿肠肠衣。先把肠体也就是传统骨水泥取出,保留肠衣的完整性,二期再把新的肠体,也就是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及自体骨混合物塞入肠衣。”

据介绍,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应用的治疗组合。硫酸钙、磷酸钙有多方面优势,通过缓释抗生素可以实现术后较长时间局部抗感染;同时它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完美解决了骨源不足的问题;另外它有一定强度,能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

张云飞表示,希望今后能将此技术推广转化应用,挽救更多伤残患者。据科技查新,该技术尚属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应用,同时长度也是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世界最长记录,标志着中国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大突破,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来源:中新社11月14日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8/11-14/8676853.shtml

一次创新手术 两项世界纪录刷新

作者:史俊斌 王睿 丛墨涵11月14日上午,59岁的山西人刘女士术后4个月来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复查,高兴地向记者展示她的身体恢复状况,举小哑铃、手臂伸展,灵活自如。“一下就祛除了我十七年的疼痛,大家看看,我原先右胳膊抬不起,一点也动弹不了,现在能动灵活有力气,很快就能过正常生活啦!”

17年前一场意外车祸造成这位刘女士右上臂骨折,在当地医院给予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并采用自体骨植骨。期间其伤口一直流脓,她也没过多在意,直到2017年10月份,看到自己右胳膊皮肤大面积溃烂流脓,固定在体内的螺钉露出,一点也动弹不了,身体高烧不退,这才慌了神,乱了阵脚,辗转来到西安唐都医院骨科医院治疗。首诊大夫张云飞副教授接诊时发现,刘女士体内内固定物松动失效,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呈现日趋加重态势,面临截肢风险。

“骨感染及骨缺损目前仍属于世界性难题,治愈难度非常大”张云飞告诉记者,目前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骨搬移、膜诱导等技术。骨搬移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残余骨量,并要长期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搬移,由于患者骨缺损范围过大,且搬移时间长,不适用。膜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将俗称的“骨水泥”放入缺损区,一段时间后,骨水泥周围会形成血管化的类骨膜组织,这些组织能成骨及供血。最终,院方决定采用一期膜诱导、二期生物膜内植骨技术实施手术治疗。由于患者之前已经做过一次自体骨移植,二期用于植骨的自体骨骨源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大量文献查阅及充分论证,张云飞医疗团队创新性地使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代替部分自体骨进行重建。

2017年11月8日,唐都骨科医院为刘女士实施一期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的骨质,放置骨水泥,2018年7月9日又实施了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手术。医务人员先将刘女士身体内之前的填充物取出,以其双髂后骨颗粒为主要供骨材料,采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作为植骨辅助材料,重新植入诱导膜内,从而形成新生有活性的骨头,最终,成功为这位刘女士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进行长约17.2厘米的修复重建并获得圆满。

谈起本次手术的创新点张云飞副教授形象地说:“这个过程就像剥火腿肠,生长出的诱导膜就是火腿肠肠衣。我们先把肠体也就是传统骨水泥取出,保留肠衣的完整性,二期再把新的肠体,也就是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及自体骨混合物塞入肠衣。”对于这项技术的优势,他这样概述:硫酸钙、磷酸钙有多方面优势,通过缓释抗生素可以实现术后较长时间局部抗感染;同时它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完美解决了骨源不足的问题;另外它有一定强度,能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对于交通事故、地震灾害、各种外伤以及战创伤导致大量的骨缺损和骨感染者而言,这项技术的突破,无疑是福音,张云飞希望此项技术能挽救更多的伤残患者。

14日上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举行新闻发布会,详实回放并介绍了该院成功开展本次手术的全过程。科技查新显示,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该技术属世界范围内首次应用,同时17.2厘米长度也是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世界最长记录。

来源:中国科技网11月14日

http://stdaily.com/02/difangyaowen/2018-11/14/content_730730.shtml

唐都医院首创改良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缺损

(王睿 丛墨涵) “17年了,我的右臂都只能耷拉着。经过唐都医院的治疗,我的右臂现在终于能提东西啦!”11月14日上午,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复查的患者刘大姐高兴地展示着自己的右臂。该院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成功为患有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刘大姐进行了长约17.2厘米的修复重建。据教育部查新工作站查新结果显示,该技术为世界首创,且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长度为世界最长。这标志着在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方面,唐都医院走在了世界前列。

59岁的刘大姐是山西人。17年前,一场车祸造成她的右上臂骨折。当时,她在当地医院进行了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去年10月,她胳膊上的皮肤开始溃烂流脓,螺钉露出。于是,她前往唐都医院治疗。接诊的骨科张云飞副教授仔细检查后发现,刘大姐体内固定物松动失效,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如不及时治疗,会面临截肢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骨感染及骨缺损是世界性医疗难题。针对这一疑难病例,唐都医院骨科在我国膜诱导技术专家、西南医院骨科教授谢肇的指导下,制订了诊疗方案:一期利用膜诱导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二期再创新性地使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代替部分自体骨进行重建。2017年11月8日,唐都医院为刘大姐实施了一期手术。2018年7月9日,医院又为患者实施了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来源:央广网11月14日

http://www.cnr.cn/sxpd/ws/20181115/t20181115_524416021.shtml

西安医生首创“造骨”技术 让废臂“长出”17厘米新骨

“一下就缓解了我十几年的疼痛,你们看,我现在右臂能提东西啦!”14日上午,术后4个月来唐都医院复查的刘女士高兴地展示自己右臂的恢复状况。原来,刘女士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面临截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世界首创改良膜诱导技术,为其修复重建了17.2厘米长骨头。据了解,该技术属于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应用。

右臂感染 生活难以自理

举小哑铃、手臂伸展,看到自己右手臂又能活动自如了,59岁的刘女士喜极而泣。刘女士是山西人,17年前的一场车祸造成她右上臂骨折,当地一家医院对她进行了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并采用自体骨植骨。

“其间我的伤口一直流脓,起初我并没太在意,直到去年10月份,右侧胳膊皮肤溃烂流脓,螺钉都露出来了,我才慌了神。”刘女士回忆说,由于家庭贫困,自己也没有认真治疗,右臂无法抬起,那段时间别说干活,连吃饭都要用左手完成,生活自理成了问题。

痛苦不堪的刘女士最终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唐都医院求医。接诊的骨科副教授张云飞仔细检查后发现,刘女士右臂内钢板和螺钉已经松动快掉了,不仅如此,她的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而骨感染及骨缺损属于世界性难题,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进一步加重,刘女士将面临截肢,治愈难度更大。

创新性使用复合物代替自体骨

张云飞告诉记者,目前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骨搬移、膜诱导等技术。骨搬移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残余骨量,并要长期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搬移,由于刘女士骨缺损范围过大,且搬移时间长,不适用。膜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该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将俗称的“骨水泥”放入缺损区,一段时间后,“骨水泥”周围会形成血管化的类骨膜组织。

最后,张云飞决定为刘女士一期采用膜诱导、二期生物膜内植骨技术实施手术治疗。由于刘女士之前已经做过一次自体骨移植,二期用于植骨的自体骨骨源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大量文献查阅及充分论证,张云飞创新性地使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代替部分自体骨进行重建。

新技术将挽救更多伤残患者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2017年11月8日,专家团队为刘女士实施了一期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的骨质,放置“骨水泥”,2018年7月9日又实施了二期骨重建内固定手术。

专家先将之前的填充物取出,以刘女士双髂后骨颗粒为主要供骨材料,同时采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作为植骨辅助材料,重新植入诱导膜内,从而形成新生有活性的骨头。

张云飞说:“这个过程就像剥火腿肠,生长出的诱导膜就是火腿肠肠衣。我们先把肠体也就是传统‘骨水泥’取出,保留肠衣的完整性,二期再把新的肠体也就是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及自体骨混合物塞入肠衣。”

张云飞介绍,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应用的治疗组合。硫酸钙、磷酸钙有多方面优势,通过缓释抗生素可以实现术后较长时间局部抗感染;同时它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完美解决了骨源不足的问题;另外它有一定强度,能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张云飞表示,希望今后能将此技术推广转化应用,挽救更多伤残患者。

来源:人民网11月14日

http://sn.people.com.cn/n2/2018/1115/c378288-32287302.html

一次创新手术 两个世界纪录——唐都医院首创改良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缺损

陕西传媒网讯 (记者 车喜韵 戴吉坤 通讯员 王睿 丛墨涵)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成功为一名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进行长约17.2厘米的修复重建。据科技查新,该技术尚属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应用,同时长度也是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世界最长记录,标志着我国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大突破,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一下就缓解了我十几年的疼痛,你们看,我现在右臂能提东西啦!”11月14日上午,术后4个月来唐都医院复查的刘大姐高兴地展示自己右臂的恢复状况,举小哑铃、手臂伸展,她活动自如。59岁的刘大姐是山西人,17年前一场车祸造成右上臂骨折,在当地医院给予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并采用自体骨植骨。期间伤口一直流脓,刘大姐没在意,直到去年10月份,她看到胳膊皮肤溃烂流脓,螺钉露出,她慌了神,才前往唐都医院治疗。接诊的骨科张云飞副教授仔细检查发现,刘大姐内固定物松动失效,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而骨感染及骨缺损属于世界性难题,同时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将进一步加重,可能面临截肢,治愈难度非常大。

针对这一复杂疑难病例,骨科钱济先主任对诊治进行详细部署及协调,张勇副主任组织科室进行病例讨论,制定初步诊疗方案,同时邀请我国膜诱导技术专家、西南医院骨科谢肇教授指导。

张云飞告诉记者,目前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骨搬移、膜诱导等技术。骨搬移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残余骨量,并要长期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搬移,由于患者骨缺损范围过大,且搬移时间长,不适用。膜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将俗称的“骨水泥”放入缺损区,一段时间后,骨水泥周围会形成血管化的类骨膜组织,这些组织能成骨及供血。最后,张云飞决定采用一期膜诱导、二期生物膜内植骨技术实施手术治疗。由于患者之前已经做过一次自体骨移植,二期用于植骨的自体骨骨源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大量文献查阅及充分论证,张云飞创新性地使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代替部分自体骨进行重建。

经过完善术前准备,张云飞副教授带领王国梁主治医师及团队于2017年11月8日为刘大姐实施一期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的骨质,放置骨水泥,2018年7月9日又实施了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手术。他先将之前的填充物取出,以刘大姐双髂后骨颗粒为主要供骨材料,同时采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作为植骨辅助材料,重新植入诱导膜内,从而形成新生有活性的骨头。张云飞形象地说:“这个过程就像剥火腿肠,生长出的诱导膜就是火腿肠肠衣。我们先把肠体也就是传统骨水泥取出,保留肠衣的完整性,二期再把新的肠体,也就是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及自体骨混合物塞入肠衣。”

张云飞介绍,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应用的治疗组合。硫酸钙、磷酸钙有多方面优势,通过缓释抗生素可以实现术后较长时间局部抗感染;同时它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完美解决了骨源不足的问题;另外它有一定强度,能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张云飞表示,希望今后能将此技术推广转化应用,挽救更多伤残患者。

来源:陕西传媒网11月14日

http://www.sxdaily.com.cn/n/2018/1114/c150-6433753-2.html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世界首创改良膜诱导技术修复重建最长肱骨感染性骨缺损

(记者 王繁荣 通讯员 王睿 丛墨涵)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成功为一名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进行长约17.2厘米的修复重建。

患者及家属为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团队献上锦旗表感谢之情

一次创新手术,两个世界纪录。据科技查新,该技术尚属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应用,同时长度也是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世界最长记录,标志着我国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大突破,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刘大姐术后手臂活动自如

“一下就缓解了我十几年的疼痛,你们看,我现在右臂能提东西啦!”11月14日上午,术后4个月来唐都医院复查的刘大姐高兴地展示自己右臂的恢复状况,举小哑铃、手臂伸展,她活动自如。59岁的刘大姐是山西人,17年前一场车祸造成右上臂骨折,在当地医院给予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并采用自体骨植骨。期间伤口一直流脓,刘大姐没在意,直到去年10月份,她看到胳膊皮肤溃烂流脓,螺钉露出,她慌了神,才前往唐都医院治疗。接诊的骨科张云飞副教授仔细检查发现,刘大姐内固定物松动失效,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而骨感染及骨缺损属于世界性难题,同时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将进一步加重,可能面临截肢,治愈难度非常大。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主任骨科钱济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副主任张勇

针对这一复杂疑难病例,骨科钱济先主任对诊治进行详细部署及协调,张勇副主任组织科室进行病例讨论,制定初步诊疗方案,同时邀请我国膜诱导技术专家、西南医院骨科谢肇教授指导。

经过完善术前准备,张云飞副教授带领王国梁主治医师及团队于2017年11月8日为刘大姐实施一期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的骨质,放置骨水泥,2018年7月9日又实施了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手术。他先将之前的填充物取出,以刘大姐双髂后骨颗粒为主要供骨材料,同时采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作为植骨辅助材料,重新植入诱导膜内,从而形成新生有活性的骨头。张云飞形象地说:“这个过程就像剥火腿肠,生长出的诱导膜就是火腿肠肠衣。我们先把肠体也就是传统骨水泥取出,保留肠衣的完整性,二期再把新的肠体,也就是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及自体骨混合物塞入肠衣。”

张云飞介绍,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应用的治疗组合。硫酸钙、磷酸钙有多方面优势,通过缓释抗生素可以实现术后较长时间局部抗感染;同时它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完美解决了骨源不足的问题;另外它有一定强度,能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张云飞表示,希望今后能将此技术推广转化应用,挽救更多伤残患者。

来源:《健康时报》11月14日

http://www.jksbshanxi.com/index.php/news/show/3532.html

一次创新手术 两个世界纪录 唐都医院首创改良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缺损

本报讯 (记者 车喜韵)“17年了,我的右臂都只能耷拉着。经过唐都医院的治疗,我的右臂现在终于能提东西啦!”11月14日上午,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复查的患者刘大姐高兴地展示着自己的右臂。该院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成功为患有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刘大姐进行了长约17.2厘米的修复重建。据教育部查新工作站查新结果显示,该技术为世界首创,且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长度为世界最长。这标志着在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方面,唐都医院走在了世界前列。

59岁的刘大姐是山西人。17年前,一场车祸造成她的右上臂骨折。当时,她在当地医院进行了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去年10月,她胳膊上的皮肤开始溃烂流脓,螺钉露出。于是,她前往唐都医院治疗。接诊的骨科张云飞副教授仔细检查后发现,刘大姐体内固定物松动失效,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如不及时治疗,会面临截肢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骨感染及骨缺损是世界性医疗难题。针对这一疑难病例,唐都医院骨科在我国膜诱导技术专家、西南医院骨科教授谢肇的指导下,制订了诊疗方案:一期利用膜诱导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二期再创新性地使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代替部分自体骨进行重建。2017年11月8日,唐都医院为刘大姐实施了一期手术。2018年7月9日,医院又为患者实施了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来源:《陕西日报》11月15日A3版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81115/html/page_02_content_006.htm

患者右臂感染骨缺损17年面临截肢——世界首创植膜“造骨” 让废臂“长出”17厘米新骨头

唐都医院骨科医生指导患者刘女士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首席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徐楠 摄)

记者 王超“太神奇了!医生给我修好‘翅膀’,还让我废臂‘长’出了17厘米新骨头,一下子解决了我17年的疼痛。看,我这条废胳膊现在都能提东西啦!”

11月14日上午,在唐都医院骨科病房,来自山西的刘女士高兴地展示自己右臂的恢复状况。原来,17年前一场车祸导致刘女士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面临截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采用世界首创改良膜诱导技术,为其植膜“造骨”补损,修复并重建了17.2厘米长的骨头。据科技查新,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应用。

17年感染 上半臂全段骨缺损

现年59岁的刘女士是山西人,17年前一场车祸造成右上臂骨折,在当地医院给予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并采用自体骨植骨。“十几年来,我骨折手术后的伤口一直流脓,我都垂着手臂忍着疼痛,实在坚持不了就吃点止痛药。去年10月,右胳膊皮肤开始溃烂流脓,而且臂内固定骨折的螺钉都露出来了,我才慌了神。”刘女士回忆说,由于家庭贫困,自己也没有认真治疗,右臂无法抬起。那段时间别说干活,吃饭都要用左手完成,生活已经不能自理。

痛苦不堪的刘女士最终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唐都医院求医。接诊的骨科副教授张云飞仔细检查发现,刘女士右臂内钢板和螺钉已经松动快掉了,而且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而骨感染及骨缺损属于世界性难题,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将进一步加重,刘女士将面临截肢,治愈难度非常大。

创新手术 为患者植膜“造骨”

张云飞说,目前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骨搬移、膜诱导等技术。骨搬移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残余骨量,并要长期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搬移,由于刘女士骨缺损范围过大且搬移时间长,不适用。膜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将俗称的“骨水泥”放入缺损区一段时间后,骨水泥周围会形成类似血管一样的类骨膜组织,这些组织能成骨及供血。

经过反复论证,张云飞决定为刘女士一期采用膜诱导、二期生物膜内植骨技术实施手术治疗。由于刘女士之前已经做过一次自体骨移植,二期用于植骨的自体骨骨源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大量文献查阅及充分论证,张云飞创新性地使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代替部分自体骨进行重建。

一次手术 创下两个世界纪录

经过术前精心准备,2017年11月8日, 张云飞率专家团队为刘女士实施一期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的骨质,放置骨水泥。2018年7月9日又实施了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手术,医生先将之前的填充物取出,以刘女士双髂后骨颗粒为主要供骨材料,同时采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作为植骨辅助材料,重新植入诱导膜内,从而形成新生有活性的骨头。

张云飞形象地说:“这个过程就像剥火腿肠,生长出的诱导膜就是火腿肠肠衣。我们先把肠体也就是传统骨水泥取出,保留肠衣的完整性,二期再把新的肠体也就是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及自体骨混合物塞入肠衣。”

张云飞介绍,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应用的治疗组合。硫酸钙、磷酸钙有多方面优势,通过缓释抗生素可以实现术后较长时间局部抗感染;同时它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完美解决了骨源不足的问题;另外它有一定强度,能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我们这次手术,解决了两个世界性难题,可以说创下两个世界纪录。希望今后能将此技术推广转化应用,挽救更多伤残患者。”张云飞满怀希望地说。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html/2018-11/15/content_356178.htm?div=-1

西安医生首创“造骨”技术 让废臂“长出”17厘米新骨

11月14日在唐都医院,患者展示手臂康复情况。记者 张宇明 摄

“一下就缓解了我十几年的疼痛,你们看,我现在右臂能提东西啦!”14日上午,术后4个月来唐都医院复查的刘女士高兴地展示自己右臂的恢复状况。原来,刘女士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面临截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世界首创改良膜诱导技术,为其修复重建了17.2厘米长骨头。据了解,该技术属于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应用。

右臂感染 生活难以自理

举小哑铃、手臂伸展,看到自己右手臂又能活动自如了,59岁的刘女士喜极而泣。刘女士是山西人,17年前的一场车祸造成她右上臂骨折,当地一家医院对她进行了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并采用自体骨植骨。

“其间我的伤口一直流脓,起初我并没太在意,直到去年10月份,右侧胳膊皮肤溃烂流脓,螺钉都露出来了,我才慌了神。”刘女士回忆说,由于家庭贫困,自己也没有认真治疗,右臂无法抬起,那段时间别说干活,连吃饭都要用左手完成,生活自理成了问题。

痛苦不堪的刘女士最终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唐都医院求医。接诊的骨科副教授张云飞仔细检查后发现,刘女士右臂内钢板和螺钉已经松动快掉了,不仅如此,她的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而骨感染及骨缺损属于世界性难题,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进一步加重,刘女士将面临截肢,治愈难度更大。

创新性使用复合物代替自体骨

张云飞告诉记者,目前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骨搬移、膜诱导等技术。骨搬移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残余骨量,并要长期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搬移,由于刘女士骨缺损范围过大,且搬移时间长,不适用。膜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该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将俗称的“骨水泥”放入缺损区,一段时间后,“骨水泥”周围会形成血管化的类骨膜组织。

最后,张云飞决定为刘女士一期采用膜诱导、二期生物膜内植骨技术实施手术治疗。由于刘女士之前已经做过一次自体骨移植,二期用于植骨的自体骨骨源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大量文献查阅及充分论证,张云飞创新性地使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代替部分自体骨进行重建。

新技术将挽救更多伤残患者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2017年11月8日,专家团队为刘女士实施了一期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的骨质,放置“骨水泥”,2018年7月9日又实施了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手术。

专家先将之前的填充物取出,以刘女士双髂后骨颗粒为主要供骨材料,同时采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作为植骨辅助材料,重新植入诱导膜内,从而形成新生有活性的骨头。

张云飞说:“这个过程就像剥火腿肠,生长出的诱导膜就是火腿肠肠衣。我们先把肠体也就是传统‘骨水泥’取出,保留肠衣的完整性,二期再把新的肠体也就是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及自体骨混合物塞入肠衣。”

张云飞介绍,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应用的治疗组合。硫酸钙、磷酸钙有多方面优势,通过缓释抗生素可以实现术后较长时间局部抗感染;同时它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完美解决了骨源不足的问题;另外它有一定强度,能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张云飞表示,希望今后能将此技术推广转化应用,挽救更多伤残患者。记者张黎娜 见习记者马相

来源:《西安晚报》11月15日A10版http://epaper.xiancn.com/newxawb/html/201811/15/content_356088.htm?div=0

唐都医院首创改良膜诱导技术 修复肱骨缺损

本报讯(王睿 从墨涵 记者 阮班慧)“17年了,我的右臂只能耷拉着, 现在能提东西啦!”11月14日上午,术后4个月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复查的患者刘大姐高兴地展示自己右臂的恢复状况。该院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成功为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刘大姐进行长约17.2厘米的修复重建。据教育部查新工作站查新结果显示,该技术为世界首创、且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长度也是世界最长纪录。标志着我国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走向世界前列。

59岁的刘大姐是山西人,17年前一场车祸造成右上臂骨折,在当地医院给予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并采用自体骨植骨。去年10月,她胳膊皮肤溃烂流脓,螺钉露出,前往唐都医院治疗。接诊的骨科张云飞副教授仔细检查发现,刘大姐内固定物松动失效 ,大段肱骨骨缺损,存在严重感染,而骨感染及骨缺损属于世界性难题,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面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这一复杂疑难病例,医院骨科邀请我国膜诱导技术专家、西南医院骨科教授谢肇指导,制定诊疗方案。一期利用膜诱导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二期创新性地使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代替部分自体骨进行重建。2017年11月8日为刘大姐实施一期手术;2018年7月9日又实施了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手术。

张云飞介绍,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是世界范围内的创新治疗组合,此技术推广转化应用后,将挽救更多伤残患者。

来源:《三秦都市报》11月15日A6版

http://epaper.sanqin.com/html/2018-11/15/content_125875_781575.htm

责任编辑:张晓亮